刘新乐,男、汉族,1981年12月出生于神垕镇。2008年创建禹州市神垕镇乾名钧窑。2014年5月22日,由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授予“高级陶瓷工艺师”职业资格证书;2018年,在河南省陶瓷职业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荣获河南省陶瓷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0年被许昌市人力资源保障局评委第六届“许昌市技术能手”称号;2020年12月,被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评为“钧瓷烧制技艺”许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7月,获得陶瓷烧成工二级技师职业资格。2022年10月,被评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2023年被评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许昌市十大技术创新职工、荣获2023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2023河南省非遗新青年。禹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
2018年,《钧瓷养生壶》在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2020年,在“名师出高徒”——许昌市第六届钧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授徒技艺大赛之手拉胚技艺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2020年,作品《虎头悬纹尊》在第九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银奖;
2020年,作品《广口瓶》在中原之星陶瓷创作设计艺术大赛获得金奖;
2021年,作品《鱼瓶》荣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匠造中国陶艺大赛金奖;
2021年,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艺术海丝展区,作品《平步青云》荣获2021年匠造中国陶艺大赛银奖;
2021年,在2021年文化和自然日活动“名师出高徒”——河南唐宋名窑陶瓷烧制技艺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2021年7月,乾名钧窑被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命名为许昌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
2021年5月,作品《知音》在第一届中国宝丰官窑瓷器烧制技艺大赛官窑瓷器烧制技艺组中荣获一等奖;
2021年,作品《一带一路》获得第十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金奖。
2023年,作品《平安樽》在十一届“大地杯”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中荣获金奖。
2023年,作品《喜上眉梢》在第十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荣获第三届“中原好设计”奖文化创意类优秀奖。
2017年4月,在《时代青年》发表----《提高钧瓷的艺术品味之我见》;
2017年6月,在《时代青年》发表----《如何打造钧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品牌》;
2017年9月,在《时代青年》发表----《打造钧瓷文化品牌之我见》;
2020年2月,在《魅力中国》发表-----《钧窑历史发展变迁初探》;
2020年10月,在《魅力中国》发表-----《浅析“类玉尚韵”人文因素对宋代钧窑的影响》。
2018年,作品《茶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2019年,作品《福禄寿喜樽》获得中国版权专利;
2021年,作品《壶光山色》、《日月同辉》、《知音》、《国泰樽》获得中国版权专利;
2021年,作品《四方壶》、《水纹壶》、《牛尊》、《东方樽》、《长安樽》、《僧帽壶》获得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2018年,作品《荷口尊》、《容瓶》被禹州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收藏;
2019年,作品《琵琶瓶》、《鹅颈瓶》被上海南汇博物馆收藏;
2021年9月作品《一带一路》被开封市博物馆收藏。
在20年的钧瓷技艺生涯中,刘新乐一直坚持使用传统的制瓷方法。在创作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对钧瓷传播中离不开传统技艺的传承,传承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对钧瓷传承创新发展,多年来在自我深造的基础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艺人才,他们在传统工艺研究、烧成技艺、创作设计等方面都做出突出贡献。
刘新乐在系统学习钧瓷烧制技艺的同时,还积极学习陶瓷理论,并开展理论研究,特别是对釉的成色机理以及化学组成对配釉性能的影响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他还长期收集不同窑口的精品钧瓷标本,通过试验分析标本构成,不断调整原料配比和烧制工艺,制作出极具特色的钧瓷新釉艺术作品。刘新乐继承了上一辈钧瓷名家的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经过系统学习和深入钻研,已较为完整地掌握了钧瓷烧制的知识体系,对钧瓷传统技艺成型与传统钧瓷艺术特征有独特的见解,对器型特点、釉色变化以及各个时期钧窑的风格与艺术成就有深入的研究,使其作品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酒当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观当下,天下太平,曹公举杯,重吟当初《短歌行》。缅怀曹公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希望与曹公为伴,珍惜当下,奋发进取,及时施展才华。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祥云如意
福庆有余